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一门健身与技击并重的古老拳术,还有深刻的中国古典哲学蕴含其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练太极拳,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受中华太极国粹的神妙。然而,在太极拳入门这个阶段当中,选择明师是非常重要的。
俗话说入门引路必可授,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些太极拳爱好者苦练数十年,练出一身弊病,却未得太极个中三味,就是没有寻到明师的缘故。对于明师的概念,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当今各种宣传媒体丰富,杂志、网络都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不难发现中国的太极“名家”人数繁多,成千上万。但就笔者所见,太极拳的精髓传承已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这并非笔者危言耸听。皆因太极的体系非常博大,不是简单的打斗搏杀;其中还蕴涵着深刻的太极阴阳哲理、养生延年之道,而这些并非是靠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理论源于实践,没有从实践验证出来的理论,只能是文字功夫纸上谈兵,没有实践就无法断定理论是否可行。前人功夫好,今人理论高。有些人拳没有练到高度,理已达到了太极的高度,这也是太极拳的特别之处。笔者在此敬告太极拳爱好者,异想天开的理论不可取。
某位武术名家近年来注解了一些武学著作,很受武术爱好者的欢迎。这些理论可能对某些人有一定的启迪,但笔者认为弊大于利。因为笔者做过详细的调查,此人注解的某些拳解,他本人从来就没有练过。武术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相通的地方,但每一种拳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完整训练体系,如果都按一种思维模式训练,中华传统武术早就被统一了,就不会有各种拳法今天的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此种理论大师,笔者认为在某些方面是误导后人。著书立说,应当是作者自身有切身体会,确实掌握了拳法的精要之处,而不是单凭文字的理解。中国的文字是非常复杂的,同样一个字,有多种解释方法。另外,文字代替不了体系,拳法训练的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中间缺了任何一个主要环节,都会给拳法的真实效果体现埋下隐患。
另有一类人,学过一些拳种,便自称得其精髓,融多家拳法精华,总结出来自己的理论体系。其拳法的真实功效有多大,笔者在此不做评价,但笔者自幼习武,先后修习过少林、武当、六合、太极、八卦、大成、劈挂、通背、形意等,有数十种之多。据切身体会而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学全部拳法的精髓。笔者也是以精修一门拳法为主,兼习其他拳法,吸取了多家拳法的自认为有用的东西,但拳法的精要之处,是靠师父传授和自己苦练体悟所得的。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拳法精要都融会贯通;客观地说,自称得其精髓的,是习练者自认为精要之处。是否能真的融百家之长,笔者认为还是一个未知之数。武功修习需要踏踏实实,宣传炒作只是一时昙花。笔者认为文字功夫应当适度,不要脱离现实。更有甚者,为夸张自己的功夫,声称曾经战败练某某拳法、某某名师的得意弟子。笔者认为这样很无聊,因为不能因为某个人练某种拳技不如人,就认为这个拳不行。就笔者了解某位“大师”的战绩,对手练了30多年的太极拳,平时推推手,主要是搞健身的,从未技击过。试问你战胜了这种练养生的“高手”,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有些“大师”说战败了国外某某高手,这方面笔者没有进行细致调查。但就笔者而言,也有一些国外的学生来笔者这里交流学习,他们并不是什么高手,有些人原来在本国也只是传授武术、开武馆的,他们来中国是学习的。把一些国外来的人称为“高手”来炫耀自己的人大有人在,这样做没有实际意义,无非哗众取宠。功夫好是别人评价的,不是自己炫耀得来的。
太极拳不但可以强壮体魄,同样也可以对亚健康和身患某些疾病的人,有调节辅助治疗的作用。传统养生学,要求药疗、食疗、气疗,三疗合一,各发挥其所长。养生要注重前期的理论,发挥自然界各种有利的条件。人生在天地之间,自身为一个小宇宙,但他必须要与自然界的大宇宙相互融合,人生长在宇宙空间,他就有自身的法则,自然界的四节气的变化,春种,秋收,夏长,冬藏。伴随四季的变化,人的体内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夏日炎炎,人体的阳气逐渐外散,如果懂得太极养生,他就会在练功的方法上适当调节,在自己的饮食上适当调整。冬藏之时,元气内收,必耗其阴。我们所学的太极拳并不是打打拳、活动活动筋骨,增强一下身体素质,如果仅是追求这种效果,那么跑步、游泳、打球等运动也可以起到这个作用。什么是太极拳的内涵,就是要随着自然界的变化对体内产生一定影响变化的时候,通过训练改变体内阴阳,去与自然界相互融合,更好地利用自然界的一些潜在的能量。这样才更符合太极拳真正的原理。
多年来一直在苦苦探索传统武学的精要,也是为了给后来者留下一些东西。习武几十年来,先后从师二十余位,拜访的高贤和武道朋友逾百人,笔者的原则是,学问无有先后,无有老少,无论这个人他的本事高低,只要他的武功有独到之处,就会虚心请教。我跟徒弟学过,和朋友学过,和长辈学过。艺无止境,就像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太极拳法真正的明师是应该在技击、养生、以武演道都能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而且这种教学方法每一步都可验证。无论是技击、养生还是修道,都是一门完整的体系,重在实修。理论与治疗作为参考,没有验证的理论是不可信的。前贤们的宝贵经验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每个人自身的先天素质,性格、文化修养和所在环境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因人施教发挥所长,这就是明师所必备的条件。对太极拳的技击功夫,深感忧虑。自民国时期,国术大赛上太极拳就没有很好的战绩。至今太极拳在技击方面,令人信服的战绩为数不多。笔者并不是贬低太极拳技击,只是为了太极拳的功夫能更好继承发扬下去。我不赞同民间私下殴斗。呼吁武术主管部门能举办一次太极武术名家与武术爱好者实际交流的平台。即使有些太极拳名家由于身体或其他原因不能参加,也可以派弟子来交流。因为当下太极名家太多,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通过这种公开的交流,可以让那些空有嘴上功夫的“大师”们现形,使太极拳爱好者直观看到什么是太极拳,能看到他们自己喜欢的太极拳;使太极拳爱好者们少走弯路,使我中华太极国粹薪火相传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