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女性属寒性体质,因此,日常中应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处于生理周期的时候,更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颈、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观而减少衣物,一旦受凉,容易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损害健康。
养生专家提醒说,在养生学上讲,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但公众在饮食养生方面要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总之,冬至以后天气非常寒冷,出行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状况和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做好出行准备。把应带的鞋帽、手套、围巾、口罩和御寒衣物都应准备齐全以应不测。根据冬至后的气候变化,搞好防寒御寒准备,人们出行的健康才能有保障。
预防冻疮首先是要进行耐寒锻炼,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平时坚持多用冷水洗脸、洗手和洗脚,是预防冻疮的好办法;经常搓手、按摩脚、耳等部位,促进这些器官的血液循环,也同样有助于预防冻疮发生,同时,广大群众还应坚持适当的冬季锻炼,促进血液循环,进一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冻疮后保暖十分重要,要穿适度宽松保暖的鞋袜;有些冻疮的人发病后往往喜欢把手脚等冻疮部位直接靠近火炉、暖气等高温热源,其实这是不对的;同时要注意避免擦到或刮到冻疮的部位。
冻疮不是大病,但是痒起来也是很要命的。不少人认为冻疮是小问题自行处理就好,却苦于不知道买什么药,对具体用药类型和剂量使用显得很盲目。其实,如果经过医生诊断后正确用药可能会“事半功倍”。
冻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产生冻疮后,轻度、皮肤未破者,可用复方肝素钠软膏,1天2至3次外搽患处;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如0.1%丁酸氢化可的松,1天2至3次外搽患处;也可两者联合使用;其他如10%樟脑软膏、维生素E软膏、氧化锌软膏(糊膏)及辣椒酊等外用患处也可。若冻疮已破,局部可用5%硼酸软膏、红霉素软膏外涂,用无菌纱布包扎,并要注意保暖,避免重新冻伤。
此外,云南白药、风油精、京万红药膏、十滴水等家庭常用药,也能涂搽治疗冻疮。
为了预防冬季呼吸道疾病,公众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注意居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第二,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第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第四,注意自我防护,尽量少去“高危场所”。
冷锋过境防心脏病发 下雪警惕雪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