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将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寒即寒冷,冷气积久而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话说,“冷在三九”,而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冬季的养生重点是“收藏”,到了小寒左右更是要重视“藏”的问题,人体处于严寒当中,受到寒冷的刺激,身体需要大量的能量维持正常的工作,只能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因此适当进补和适当休息就成了这个节气的首要任务。
勤晒太阳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容易产生情绪抑郁、懒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况,而且有些人年复一年地出现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寒冷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和降低的状态,血液循环变慢、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
对待这种冬季特有的抑郁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晒太阳来缓解,充足的阳光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安宁,阳光可以让人很快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中摆脱出来,心情得到舒展。更有养生人士认为冬季的阳光可以作为“养生”的重要部分——称为“光养生”,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间的阳光最好,每次可以晒20—30分钟。
睡好子午觉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说明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子时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午时(11点~13点)“合阳”时间则要小寐,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
小寒节气要养生先养胃 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饮食应减甘增苦
多食芝麻花生松子
中医认为,更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