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荃老师介绍太极养生文化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

小暑养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天文专家表示,小暑与夏至相比,白天已经开始变短了,但是气温却一直在升高。因此,小暑到来,标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这个时节公众要注意避暑,及时饮水,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天文专家还提醒说,小暑时节,天气虽然炎热,但也是阴气开始生长的时候,所以不能过于贪凉,而应适当使身体排汗降温,这样还可以排出体内的一些毒素,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专家建议,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粥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等食材熬成汤或粥消暑,或甜或咸,非常适合在小暑期间食用。另外,每天吃水果、顿顿新鲜蔬菜也有益防暑。南方地区有小暑吃藕的习惯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钾、磷等多种矿物质,生吃口感甜脆、爽口,熟食糯软香甜,堪称老幼皆宜的夏季食品。

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小暑时节,地下冷气上升,天上热气下降,寒热相搏。热盛则燥,寒盛则湿,这个时节人们常常感觉闷热不爽,会出现脾胃不适、全身倦怠的情况。小暑时节练习翘足舒筋式中的翘足,即脚尖做勾与伸的运动,可以促进多条经脉的运行,有效改善阴虚阳亢、上盛下虚的症状,达到舒筋、活络、柔筋、壮骨的目的,从而脾胃健运、疾病不生。具体方法为:正身跪坐,两手自然放于两腿上,全身放松;然后身体向上立起,成跪立姿势;两脚尖向内勾回,脚尖着地,右脚向前踏地;重心后移,臀部坐于左脚跟上,同时两手下落于身体两侧,十指撑地;提右腿,右脚向前缓缓踢出,脚尖绷直(如图1);勾右脚尖,重复勾伸3次,每次动作略停(如图2);收右腿,右脚踏地,然后收回,成跪立的姿势;再进行对侧练习,共做3遍。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夏天出汗多就懒于运动了。其实夏日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但要注意不应在阳光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天运动出汗量更大,对排毒有好处,但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对策:短距离的游泳、瑜伽、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分享 :
 
王道荃老师线上养生课招生中
ABUIABAEGAAg0erb5AUopbjCAzCKBTjR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