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转载自网易双丰收博客
1)夏季与阴阳
夏天阳气盛于阴,阳气上升,时至中午则为阳中之阳,外界阴阳更加不平衡。此时人体本身受其影响则更易疲倦,故夏天中午人更需要休息。观察此时世间动物也都会栖息于树荫之下或水中,这促“静以养阴”的自我调摄养生本能正是外界阴阳不平衡的顺应。《内经》讲:“动则为阳,刚静则为阴。所以夏天不适宜过量运动,进补阳性物质则会造成更大的阴阳不平衡,终导致阴阳离厥,发生大病,所谓“逆天者亡”。此时养生应静以养阴,进食阴性物质为补,才能平衡外界的阳气,这就是《内经》所讲:“春夏养阳”的道理所在,才能使“夏长”,以植物而言则为茂盛,以人而则为“大只”(强壮)。所谓“顺天者生”。
(2)冬季与阴阳
冬天阴盛阳衰,时至子时,为阴中之阴,正是外界阴阳最不平衡之时。故冬天人们特别容易入睡而且也多早睡。
虽然冬天阴气盛,然时至中午,则为阴中之阳,其外界阴阳较为平衡。故此时人也多无倦意,即使中午不息或稍稍休息也就可以精神饱满。故此,冬天人们常值中午阳盛之时出门多能受“补”的道理所在。
可见,大自然对人的影响力之大,养生者不可以不知,所以四时养生与饮食无不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而五月、十月为春秋季节,正值一年之中阴阳平衡之际,所谓秋高气爽,也是人最清爽的时候,可见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不可以离开环境,必须适应环境气候的变化。
(3)四时与养生
司马迁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纪也。”《内经》说:“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就是说人体内部的活动与外界天地的变化是一致的,是受外界的变化而改变人体的活动。人们必须懂得怎样调节来适应四时的变化,才能达到养生防病的实际效果。
http://www.wangdao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