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荃老师介绍太极养生文化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

九月九日重阳登高

  重阳登高,古习俗。所谓登高一般是指爬山运动,一步一步往高处走,能使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顺畅。大山周围有青松翠柏,空气新鲜,是座天然的“大氧吧”。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能促进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对一些慢性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早在我国古代,秋季登山的习俗就十分盛行。延至今日,重阳登山已经成为群众性的盛大风俗和体育活动。秋季气温给人的感觉是不冷不热,但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减,加之秋季温度的日变化幅度本身就较大,山体温度受小气候影响也难以预料,所以秋日登山,温度变化最为频繁,能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登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在登高的过程中,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肺通气量、肺活量明显增加,内脏器官和身体的其他部位的功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登高还有助于防病治病。患有神经衰弱、慢性胃炎、高血压、冠心病、气管炎、盆腔炎等慢性病的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登高锻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山林地带空气清新,大气中的飘尘和污染物比平地少,而且阴离子含量高,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显然是有利于健康的。登山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当你登上高峰,极目远望,把壮丽的山河尽收眼底时,你那愉悦的心境是难以形容的。

  重阳登高,的确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有诗为证——

《重阳登高》【现】

作者:朱诗向

  携儿重上园山顶,

  万里河山千千情。

  登高望远风云淡,

  天下山水在我心。

注:园山顶,即位于园山景区内的鹅公髻,为横岗最高山峰:由登山主道攀登约40--50分钟到达鹅公髻观光岩,可鸟瞰横岗镇全貌,以及深圳市中心、龙岗区中心城、三洲田水库、盐田海域、香港船湾码头等等,沿登山道可游览鹅公髻、一线天、大康溪谷 等景点,全程约2小时。


【赏析】本诗作者朱诗向,广东梅州人,诗词学会会员。这首词通过重阳登高、游阅岭南山水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诚挚感情,以及抒怀胸怀高远的人生情怀。作者长于炼句,工于琢词,用字简单洗练,琅琅上口、易懂易读易传诵,使本诗超越历代山水田园诗词的框框,跳出春花秋月、清泉山石等的纯粹实体写景,而独立抒怀并独到新意、意境高远而含蓄。这对于常年生活在城市钢筋水泥丛林中,且长期被阻隔于青山绿水之外的都市人群来说,清新的空气,绵延的群山,带露的树林,呢喃的鸟语,这一切葱茏之意,尽在“登高望远”美景全收眼帘中。本诗如此淡雅恬静,又是如此意味隽永,令人过目难忘!    

     起首句写作者在重阳节有登高习俗的日子,带着儿子再次登高上鹅公髻山顶,本想看看风光、游山玩水一番而已。但他在登到高山之巅,才发现是另一番感觉,山高云淡,一派地阔天高的景象,山水的空蒙、云海的浩瀚,超越了随意的游兴,使作者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和感染。“风云淡”明写景、实写情,一语双关,情景交融,既道出眼前万千景象,云卷云舒,又点明与势利、世俗保持距离的超然心境。于是在末句写出了点睛之笔“天下山水在我心”!“天下”二字活脱脱写出了人生的壮阔情怀,这样的结尾把满腔对祖国山水的热爱跃然纸上。正如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云:“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又杨慎《词品》云:“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深圳田夫撰稿)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重阳节前后,党和政府以各种形式开展敬老活动,比如召开座谈会、老人宴、银发旅、搞体检、赠礼品、帮劳动等等,丰富多彩。多数地方还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咨询电话:010-60974372

预约电话:18701441748

博客:百度搜索“王道荃”或搜索“太极养心斋”

东单馆:东城区东单北大街1号国旅大厦D1锦上禅(地铁5号线灯市口南出口下车向南100米路西)

魏公村馆: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韦伯时代中心c座1204(地铁4号线魏公村西南口下车向南100米路西)

六里桥馆:丰台区万丰路306号御生堂3层(地铁9号线七里庄西北口向北100米路西万丰小吃城3层)

安慧桥馆:朝阳区安慧桥北北辰对面亚运村邮局路口向东50米辰润大厦2层(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北口)

车公庄馆:西城区车公庄桥东南西派国际公寓3号楼1层文贤书院(地铁2号线车公庄东南口向东向南)

昌平馆:昌平区北七路宝隆艺园16号宝荷林(地铁5号线天通苑南换乘966白庙村下车



分享 :
 
王道荃老师线上养生课招生中
ABUIABAEGAAg0erb5AUopbjCAzCKBTjR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