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拳九十七式,每一式,都是孙禄堂大师给我们出的一道题,不夸张地说,是一个科研课题,或者说,是内家拳的一个研究方向。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孙式太极拳九十七式,每一式,都突出了内家拳某一个方面的特点,或者说,是侧重了内家拳某一方面的特点。 从学习的角度说,你通了某一式,就证明你最起码是明白了内家拳某方面的要领。虽然说内家拳是一有百有、百有才能一有,但是从学习的角度上来说,你总得要从局部到整体,总得要一个一个地找,最后才是大成。内家拳的本质都是一样,不一样的是教学体系或者说是教学方法。孙式太极拳九十七式,就是一个教学体系,每一式,都强调了某方面的要领,让你一点一点地找。当我悟到这一点时,也体会到孙禄堂大师的良苦用心。 关于编九十七,有许多的传闻。我个人的观点,对于没有实证的东西,不要纠缠,不要做无效的争论或者是无聊的八卦。要研究拳本身。孙禄堂大师是用拳来说话的。 以上是入话,是导入。现在说正题。 单鞭在九十七中,数量仅次于开合手,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单鞭侧重练习的是内家拳的哪方面的要领呢?
雷世泰老师说,单鞭是横向的劈拳。
童旭东老师说,单鞭是大周天。
我一个大哥说,单鞭是走横气,提手上式是走竖气,这叫一横一竖。
还有人说,单鞭是一手鞭把儿,一手鞭梢。
我比较倾向于雷世泰老师的观点,或者说,是雷老师的教导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 我个人的观点是:单鞭练的是手与足合。从学习的角度上说,练习单鞭,是找到手与足合的最容易的动作,或者说是单鞭能把手与足合体现地最明显。
形意拳有口诀,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支燮堂说过,要站通了手与足。
我在网上看过武式太极传人的发力视频,那是绝对手与足合后才能出来的发力的效果。 内家拳的发力是有感而发,这是李仲轩说的。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个技击的技巧,更是一个练功的技巧。假想感应到了对方的力,把这种感应感应到脚上,就行了。这种感觉是文字说不明白的,只能用身体练明白。单鞭,就能把这种感觉练明白。从一定的角度上说,单鞭比劈拳更好通,通了单鞭后再打劈拳,你就会恍然大悟,噢,原来如此。劈拳也通了。 劈拳正规的是进步劈,还有退步劈,明白了原理,进步劈与退步劈本质上是一样的。进步劈比退步劈好练,单鞭比进步劈好练,而单鞭又跟退步劈相似。说白了,是单鞭比进步劈和退步劈都好练,找到了单鞭,再找进步劈与退步劈就容易多了。
说了半天,到底手与足合怎么操作? 肯定有操作口诀,但是你得先练通开合手,练不通开合手,告诉你口诀也没有用。开合手怎么练呢?就是九要中的“塌”。“塌”怎么练呢? 拳永远是练明白的,不是说明白的。能把说得明白的人话听明白也得是先把自己练明白了才能听得明白,不然还是不明白。这成了绕口令了。
2015-10-31 11:15| 发布者: 莎无静 原作者: 座山雕1
咨询电话:010-60974372
预约电话:18701441748
博客:百度搜索“王道荃”或搜索“太极养心斋”
东单馆:东城区东单北大街1号国旅大厦D1锦上禅(地铁5号线灯市口南出口下车向南100米路西)
魏公村馆: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韦伯时代中心c座1204(地铁4号线魏公村西南口下车向南100米路西)
六里桥馆:丰台区万丰路306号御生堂3层(地铁9号线七里庄西北口向北100米路西万丰小吃城3层)
安慧桥馆:朝阳区安慧桥北北辰对面亚运村邮局路口向东50米辰润大厦2层(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北口)
车公庄馆:西城区车公庄桥东南西派国际公寓3号楼1层文贤书院(地铁2号线车公庄东南口向东向南)
昌平馆:昌平区北七路宝隆艺园16号宝荷林(地铁5号线天通苑南换乘966白庙村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