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戈武
(一)「太極」是中國人的一種思維方式 「太極」一詞,初見於被中國學界奉為眾經之首的《周易》。《周易.系辭上》載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兩儀即陰陽,四象指四季和金木水火,八卦代表能生生不已的八種事物。在這一派生過程中,以陰陽為內涵的「太極」是衍生天地萬物的本源,導至生生不已的原因是陰陽相依與永無休止的陰陽轉化。先哲們認為這一派生過程中體現的自然規律,是事物變化的普遍規律。因此,《周易.系辭上》提出了「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提出「萬物負陰而抱陽」(《老子.四十二章》)。於是,太極一陰陽、物物一太極,「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朱熹《朱子語類》卷九十四)。在探索太極義理的同時還出現了一些以闡釋「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為目的的「太極圖」。 隨著古人對「太極」理、象研究的發展,太極思維中的陰陽辯證法則,逐漸被作為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根本法則,滲透于中國人的生存方式中,滲透於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形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思維方式。當然,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深透到了中國人的人體運動方式中,影響著古代武術運動的展。 (二)「順陰陽而運動」是古代武術的基本原則 體現著「順陰陽而運動」原則的武術,在先秦時已見記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稍晚于《周易》見載的春秋末年越女論劍和戰國時《莊子》的有關論述。 「越女」論劍說:「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整篇言辭都是以陰陽變化法則解說攻守制勝之理。(《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莊子》認為攻防格鬥的奇巧在於陰陽。他說:「且以巧鬥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大至則多奇巧。」(《莊子.人間世》)。並指出「奇巧」的要點在於遵循陰陽轉化法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莊子.說劍〉)。在武術格鬥中,陰陽轉化得當的一方,就能以巧勝拙,後發先至。 中國古代武術,基於「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理,沿著「順陰陽而運動」的原則,一直在延綿數千年的冷兵器時代裏發展著。至明代中葉後,古代武術發展達到了它的巔峰時,仍然是以「順陰陽而運動」為原則。這一情況,在普受時人和後世武人推崇的明代武術大家戚繼光(1528—1587)和俞大猷(?—1580)的著作中,都有體現。 戚繼光《紀效新書》中的《長兵短用篇》、《短兵長用篇》,通篇著筆於運用陰陽變化的法則,論述長與短相互為用的關係。俞大猷在《劍經》中,以陰陽轉化法則揭示了轉化剛與柔、動與靜、先與後等對應因素的方法。提出了「順人之勢,借人之力」、「乘他‘舊力略過,新力未發’」、「以靜待動,以逸待勞」等攻效防制勝原則和方法。被後世拳家視為不傳之秘。 總之,戚繼光《紀效新書》和俞大猷《劍經》,代表著古代武術沿「順陰陽而運動」的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峰。如果從「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即陰陽這一內含來說,可以將戚、俞二位及其以前的同類武術觀念稱為早期萌動的「太極運動觀」。但是,準確些說,只能算是「陰陽運動觀」。直到自明清之際出現將「太極」自然觀的象、數、理逐步融入拳術的太極拳運動,太極運動觀才步入了形成和發展的歷程。
亚健康?慢性病?不防试试太极养生! 20元现金券大放送!!! 在微信公众号回复“代金券”即可领取! 现代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压力大,所以慢性病亚健康成了普遍现象。为了普及太极拳文化,推广固本培元,修心养生之功法,太极养心斋安排了道家养生太极拳体验课,本次课程由国际太极拳冠军王道荃老师亲自授课,欢迎各位莅临体验,参与个性化养生,性命双修,体验道家太极文化与传统太极拳的完美结合。 咨询热线: 18910478051、010-60974372 (代金券可在太极养心斋抵现金消费,不限时间) 太极养心斋是由太极师王道荃创办的一家集太极拳培训、儒释道国学培训、太极表演、少儿太极国学培训、太极私教、企业文化培训的中心。可教授陈氏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及太极推手、擒拿,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 等养生功法,欢迎广大太极爱好者前来交流沟通。 咨询热线: 18910478051、010-60974372 地址: 东单馆:东城区东单北大街1号国旅大厦D1锦上禅 魏公村馆: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韦伯时代中心c座1204 六里桥馆:丰台区万丰路306号御生堂3层 安慧桥馆:朝阳区安慧桥北北辰对面亚运村邮局路口向东50米辰润大厦2层 车公庄馆:西城区车公庄桥东南西派国际公寓3号楼1层文贤书院 昌平馆:昌平区北七路宝隆艺园16号宝荷林 微信公众号:taijiyx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