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荃老师介绍太极养生文化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

王宗岳太极拳论解 刘登云整理


王宗岳太极拳论解 刘登云整理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注:太,大也,至也。极者,枢纽根柢之谓。太极为天地万物之根本而太极拳则为各拳之极至也。无极而生者,本于无极也。诀曰:"无极混无妙无穷,有极太极生其中。"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太极"为"有","无极"为"无"。宇宙起源于一个超时空的虚态存在,即太虚。"太虚"在中国古代又叫"无极",在数学上叫"零",在传统哲学上叫"道"。我们目前所处的三维空间只是太虚组成的一种空间场。一维时间也只是太虚组成的一种时间场。在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之外有负时空场。而太虚本身则是处于时空场之上的超时空存在。太虚是无穷的,是一切可能发生的根本,宇宙间的一切只不过是太虚暂时的一种表像而已。太虚作为一种不动之动,具有同时向任何方向运动的潜能;作为一种不有之有,具有成为各种有(实有、虚有、空有)的潜能。故太极拳重在锻炼精神,运劲作势,纯任自然,不拘形式,以虚无为本而包罗万象。松松松,太极功,空空空,中中中,练到空时方有中。劝君莫学有中有,瞎子点灯白费蜡。然初学者究当就有形之姿势入手学习,要空空地摸,久之着熟懂劲,融会贯通,始能入于神化之境。变易物体之位置或动体进行之方向曰动;保存或维持其固有之位置或方向曰静。机者,朕兆也。如《阴苻经》天发杀机之机。夫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太极者,其枢纽机关而已。太极拳行功时,中心泰然,抱元守一。未常不静,及其静也,神明不测,有触即发;未常无动,于动时存静意,于静中寓动机,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合乎自然,此太极拳术之所以妙也。万物之生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有太极斯有两仪,故太极为阴阳之母也。拳势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出手为阳,收手为阴;进步为阳,退步为阴;刚劲为阳,柔劲为阴;发劲为阳,收敛为阴;粘劲为阳,走劲为阴;手足关节之伸为为阳,曲为阴;分为阳,合为阴;开展为阳,收敛为阴;身躯之仰为阳,俯为阴;生为阳,降为阴。凡此所喻,无论遇如何变化,内皆含一圆形。故动静不同时,阴阳(同时)不同位,而太极无不在焉。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太极拳之分合动静,合乎阴阳。如动势须求开展,运劲务明虚实。刚则化之故曰分,柔则守之故曰合。坤在静中求动,无为始而有为终,必须伏气;干则动中求静,有为先而无为了,只要还虚。盖万物之理,以虚而受,以静而成。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太极拳以虚静为本,动则为势(虚无的气势),静则为形,分合变化,无不如意。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过与不及皆为失中。过则生顶抗等病,不及则有丢扁等病。初学此拳失之过,稍懂劲失之不及。欲求不即不离,则应随之而曲,就之而伸,沾粘连随,随机应变,自无不合。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刚柔"是"攻守"的代名词。"顺背"是"得机得势、失机失势"的意思。太极拳以顺避害,"走粘"是用劲方法,走以化敌,粘以制敌。动作成环形,一圈之中即含无数粘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纯恃感觉。动作千变万化,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始终不离阴阳相济之理。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此言太极拳功夫应按一定程序循序渐进。"着熟"是第一阶段,为拳太极,是知己阶段。这一阶段要求习练者通过明师学得高质量的拳架,姿势正确,中正圆满,轻灵圆转,熟悉太极十三势的每一动、每一招的劲路变化,劲不落空。这一阶段靠言传身教,刻苦用功。" 懂劲"是第二阶段,可谓"入门",是知彼阶段。这一阶段是"渐悟"的过程。所谓"渐悟",一方面是指盘架中慢慢懂得自己的劲,做到下指挥上,内指挥外,内里通,一身轻。另一方面除了自身盘架外,还需在推手中去研究对手动作轻重迟速,及劲行之趋向方位。久之自微懂而略懂,进至于无微不觉,无处不懂。阴阳相济为懂劲,之后,全是内省功夫,要默识揣摩。"神明"是第三阶段,始为太极拳,可谓"登堂入室"。登堂入室后,见到的是"泥菩萨",幷非"真佛"。"泥菩萨"有千万,"真佛"只有一个。"真佛"不在身外,而在身内。要找到"真佛",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在知己知彼基础上,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懂劲后,全是内省功夫不求用着而着自合,进至无劲非着,无着非劲,渐至不需用着,只需用劲,再至不求用劲而劲至合,洵至以意运劲,以气带意,精神所触,莫之能御,则阶及神明矣。"渐悟"是一种模糊思维,而"阶及"却有了一条明确的路径。只是这条路径在我们看来,犹如一架天梯??永无止境的通天长梯。太极拳不是单纯的武艺,而是一种道艺。欲到达"神明"境界,要读书明理,持志以恒,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虚:若有意若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虚,则万物悄无声息,寂然不动。灵:一阳易于发动。一气真阳,如春雨滋润万物,悄无声息。有感而应,感而遂通。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太极拳以养虚灵为第一要义。头为全身纲领,纲举目张,顶头悬是关键。灵机于顶,不仅能使全身轻灵活泼,免除重滞,而且是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关键,是全身整体运动的纲领。故杨澄甫先生说:"丢掉顶头悬,白练三十年。"道家谓丹田有三:一居头顶(泥丸宫)以藏神,一居中腕(横膈膜)以蓄气,一居脐下(脐下三寸)以藏精。此处指下丹田。下丹田为全身重点所在。习太极拳者沈气于此则岿然不动,不易撼倒。但沈者徐徐而下,在有意无意之间,非若外家之用力下沉,外鼓小腹也。倘或不慎,每至肠疝诸症。气沈丹田指的是气血,而非呼吸。血液流动于人身,会产生一种能量,丹田便是发电站。"气沈丹田"的目的是将气血转化为劲力,象电的阴阳两极。气血属阴宜下行,劲力属阳宜上拔。气血下行通过涌泉渗入地下,如地下有电吸着于两脚两腿,使脚腿地三者成为一个整体。练拳的时候,头脑里思想中要常想着这个问题,使头脑神意虚灵上顶于空中,与空中电子分子合为一体,使脚腿注于下层,透于地宫,同地球粘成一体,如这样子才能叫整个的一身体在宇宙之间。总之,是气意要往下沉,神意要往上顶,一身完整,这才是练太极拳的味道。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太极拳上领顶劲,下守重心,立身中正,运劲若有意无意,意气神无微不至无过不及,随心所欲,令人不可捉摸。但领(顶劲)守(重心)均须含活泼之意,富自然之趣。过于矜持则神气凝滞,姿态呆板,运动不能虚灵,动生障碍矣。"中定"难求,中为"时中",定为"常定",常定(寂然不动)常应(感而遂通),方为正宗。"站住中定,往开里打"(杨露禅)为推手的秘诀。得到"中定"即得到太极拳的根本。太极十三势以"中定"为主,其余十二势为辅。有了"中定"之后,就可以体会到脚跟的劲会随时在背脊神道处,也随时会在自己的四肢末梢。一念之间,可藏可显,随机走化,随机发送。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太极拳就是一种轴心运动。左重的向左转动,右重的向右转动。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前三句皆是引劲落空之意,就是说他仰攻我,我引得更高,他俯攻我,我引得更深,他直进我引得他更长。总之顺他的来势引向空处,不抵抗不截击。第四句说明退不得,彼进我退便是自促,无论练架子或推手,都忌直进直退。《行功心解》说,进退须有转换便是说明不能直进直退。例如搂膝拗步的进必须附带左顾右盼的姿势,倒撵猴的退也是一样要向左右转换,便是以退为进,不是真退,真退就是败了,所以古人拳语曰:"有进,退也。"(纪效新书)上也说:"步步向前,天下无敌。"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此句是形容太极拳之轻灵,稍触即知,稍纵即逝,如荷叶承露,有倾即泻。绝对不许对方借力的意思,这是推手最重要的理论根据。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此句是推手极烂熟后的境界。推手的作用重要部份,在锻炼触觉术语谓之听劲,就是利用手指罗纹,探听对方的动作的意向和劲路,而我处处意在敌先,使对方来不及防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神就是利用手上的神经,探知对方的来势,再凭我的智能隐藏我的攻势,这样便到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不只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则所向无敌矣。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
言其它拳术众多,姿势不同,大多重力量尚着法而不求懂劲,故于机势妙合,运用灵敏,以静制动诸诀盖不过问。
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力大与敏捷为天赋的能力,非由学而能者。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太极拳尚巧不尚力,如秤称物,滑轮起重,杠杆撬物,以小力胜大力,以无力制有力,合乎科学。古称七十为耄,八十为耋。年老之人,举动迟缓,如汪永泉晚年由人扶起站立,仍可触之即发。
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每练时必须立身中正,顶起头来,拔起背来,蹋下肩去,垂下肘去,周身布满意思,五指贯上意思,气势充满布匀,又要以腰脊为轴,带领着四肢而动,轻灵圆转。太极拳用粘来顺应对方,用走来化却对方的劲力,粘走制化因果相生。粘走不能相生,就造成滞随之病。在用粘法而不能应变为走法时,必然是自己处于双重,转换不灵,僵硬不化,称为滞;在用走法而不能辅以粘法时,必然是自己陷于偏沉,无力自恃,依随不能自主,称为随。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有数年纯功者,如犯有双重之病,则不免有时为人所制,不能立时运化。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解决双重的办法是分虚实。虚实便是阴阳。如想不犯双重之病,必须明白阴阳相济之理。"阴阳相济"是"阴阳"的一个连续变动过程,循环无端,再把这个连续变动过程放在身体上,成为运动本能。阴阳是一体两面,要分而不离才对。太极拳,一举动便分阴阳,胸是阴,背是阳;手心是阴,手背是阳;腿上长毛的一侧是阳,另一侧是阴;双重便是阴阳不分。如阴阳不分,即使单足站立,也是双重。故双重不是两足塌实的意思。劲路在手上脉络是走手三阳的,从手背到手指向外舒展;气血在手上的脉络是通过手三阴由劳宫向内含回,乃至含胸下沉的。推手时不顶为走劲,不丢为粘劲,走与粘合而用之为化劲。走主退,属于阴;粘主进,属于阳。用走劲即不予敌以丝毫反力而使之不稳;用粘劲即不许敌由不稳而复归于稳耳。制而化之,化而制之,制即化,化即制也。知彼己之刚柔虚实,则阴阳互为消长,以虚济盈而不失其机,此为真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懂劲之后可谓入门。之后不可间断,必须日日练习,处处揣摩,如有所悟,默识于心,心动则身随,无不如意,技日精矣。太极拳的本质是无为。拳架的练习是帮助自己从有为到达无为。练拳的关键是观照和觉知。通过观照自己的身体,慢慢地慢慢地你就会变得对每个姿势、每个动作都有所警觉。而当你变得觉知,你的身体会更加放松和协调。盘架子能创造觉知,就是好的。如果它停止创造觉知,你必须换一种练法,再次变得警觉才行。观照和觉知均是被动的,一旦你变得主动,你就会丧失你的觉知。只有在觉知达到不必习拳来获得、认识或感觉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既主动又有觉知,无为无不为。听化粘走顺势而为,能应物自然,即可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太极拳不自作主张,处处从人。彼之动作必有一方向,则我随其方向而去,不稍抵抗,故彼落空或跌出,皆彼用力太过也。如有一定手法,不知随彼,是谓舍近求远矣。舍己从人,难在顺随。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古人云:获得真诀好用功。如不深研细究,于精微之处详加辨析则虽用功也是枉费工夫。所以太极拳作为"文人拳"、"秀才拳",要修炼而不是苦炼,首先找对根源,再"循理以求真",万万不可"越理而争胜"。太极拳的原理来自老子的《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对于这种不同凡响的原理,"上士闻道,勤奋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

  • 告知删除)





亚健康?慢性病?不防试试太极养生!




               

20元现金券大放送!!!

在微信公众号回复“代金券”即可领取!


现代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压力大,所以慢性病亚健康成了普遍现象。为了普及太极拳文化,推广固本培元,修心养生之功法,太极养心斋安排了道家养生太极拳体验课,本次课程由国际太极拳冠军王道荃老师亲自授课,欢迎各位莅临体验,参与个性化养生,性命双修,体验道家太极文化与传统太极拳的完美结合。

咨询热线:

18910478051、010-60974372

(代金券可在太极养心斋抵现金消费,不限时间)








太极养心斋




太极养心斋是由太极师王道荃创办的一家集太极拳培训、儒释道国学培训、太极表演、少儿太极国学培训、太极私教、企业文化培训的中心。可教授陈氏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及太极推手、擒拿,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等养生功法,欢迎广大太极爱好者前来交流沟通。





咨询热线:

18910478051、010-60974372

地址:

东单馆:东城区东单北大街1号国旅大厦D1锦上禅

魏公村馆: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韦伯时代中心c座1204

六里桥馆:丰台区万丰路306号御生堂3层

安慧桥馆:朝阳区安慧桥北北辰对面亚运村邮局路口向东50米辰润大厦2层

车公庄馆:西城区车公庄桥东南西派国际公寓3号楼1层文贤书院

昌平馆:昌平区北七路宝隆艺园16号宝荷林

网址:http://www.wangdaoquan.com

微信公众号:taijiyxz

  •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

  • 告知删除)





亚健康?慢性病?不防试试太极养生!








20元现金券大放送!!!

在微信公众号回复“代金券”即可领取!


现代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压力大,所以慢性病亚健康成了普遍现象。为了普及太极拳文化,推广固本培元,修心养生之功法,太极养心斋安排了道家养生太极拳体验课,本次课程由国际太极拳冠军王道荃老师亲自授课,欢迎各位莅临体验,参与个性化养生,性命双修,体验道家太极文化与传统太极拳的完美结合。

咨询热线:

18910478051、010-60974372

(代金券可在太极养心斋抵现金消费,不限时间)








太极养心斋




太极养心斋是由太极师王道荃创办的一家集太极拳培训、儒释道国学培训、太极表演、少儿太极国学培训、太极私教、企业文化培训的中心。可教授陈氏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及太极推手、擒拿,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 等养生功法,欢迎广大太极爱好者前来交流沟通。





咨询热线:

18910478051、010-60974372

地址:

东单馆:东城区东单北大街1号国旅大厦D1锦上禅

魏公村馆: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韦伯时代中心c座1204

六里桥馆:丰台区万丰路306号御生堂3层

安慧桥馆:朝阳区安慧桥北北辰对面亚运村邮局路口向东50米辰润大厦2层

车公庄馆:西城区车公庄桥东南西派国际公寓3号楼1层文贤书院

昌平馆:昌平区北七路宝隆艺园16号宝荷林

网址:http://www.wangdaoquan.com

微信公众号:taijiyxz




       


分享 :
 
王道荃老师线上养生课招生中
ABUIABAEGAAg0erb5AUopbjCAzCKBTjR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