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坎上)。本卦内卦为艮,艮为山;外卦为坤,坤为地。内心克制,外表柔顺,这便是谦虚的表现。山高地低,是说明山将自己贬低到地下,象征卑下之中包含高贵,这也是谦虚的态度。在六十四卦中,大多数没有全部是吉或凶的卦,惟有谦卦,六爻都吉利。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就对谦虚这一美德极为推崇。谦虚并非消极退让,而是积极地有所作为,重心在“衰多益寡,称物平施”。惟有平等,才是真正的平和。谦虚的动机必须纯正,才能赢得共鸣与爱戴。只求耕耘而不问收获,足以骄傲而不骄傲,能够以德服人,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谦虚,谦虚不能含有水分,否则就成为虚伪。谦虚必须与实力结合,才能有所作为。
[原文]
谦:亨,君子有终。
[译文]
谦卦:通泰,君子将有所成就。
君子处事,处处以谦恭的态度向他人请教学习,就会使自己的德行更加高尚,能力更加高强。这样就会得到世人的赞赏与支持,事业自然畅通无阻。
[原文]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喻,“君子”之“终”也。
[译文]
《彖辞》说:谦卑,“亨通,顺畅”。天的原则是,阳气下降,生成万物,使世界充满光明。地的原则是,阴气上升,与阳气交泰,使自然循环演化。天的原则是让自满者亏损,让谦虚者受益。地的原则是让自满者变的谦虚。鬼神的原则是侵害那盈满的,降幅于谦虚的。人的原则是厌恶那盈满的,喜欢那谦虚的。谦逊的品德,使尊贵者得到尊敬,使卑微者不受欺压。这正是“君子”获得“善报”的原因。
谦虚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谦卑态度总会让人充分感受到他大度的胸怀,并不由自主地加以敬重。因此,谦卑的态度总能得到人们的敬重,并能促进自己的事业顺利发展。相反,自满者处处以高傲的态度示人,致使人们离他远去,最终成为孤家寡人,事业必然失败。
[原文]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译文]
《象传》说:本卦外卦为坤为地,内卦为艮为山,地中有山,山高外卑,居高不傲,这是谦卦之象。君子观此卦象,以谦让为怀,拿多的去弥补少的,估计各种财务的多寡,尽量把它平分给老百姓。
君子即使才华超群,也不要过分张扬。君子要以谦虚的态度,将自己拥有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如果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足,就要谦卑地向他人求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充实自我,迎来事业的成功。
[原文]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译文]
初六:有谦虚美德的君子,即使冒险涉水过河,也是吉利的。《象传》说:“有谦虚美德的君子”,总是谦卑地进行自我修行。
谦虚的人拥有崇高的品德,自然能得到他人的鼎力支持。同时,积极地有所行动,并未违背谦虚的原则。
[原文]
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译文]
六二:谦虚的美名远播,卜问得吉兆。《象传》说:“谦虚的美名远播,卜问得吉兆”,是因为六二之爻居于下卦中位,就像人坚守中正之道。
谦虚的美名之所以能得到传播,不仅仅是因为谦虚,还因为行事奉行中庸之道,不在乎地位的高低,时时处处向他人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赢得人们的信任与尊重。
[原文]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译文]
九三:勤劳而谦让,君子将会有好结果,凡事吉利。《象传》说:“勤劳而谦让”的君子,能使万民敬服。
拥有谦让品德的人往往能严格要求自己,辛勤劳作,奋斗不止,自然容易取得成就。
[原文]
六四:无不利,撝谦。《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译文]
六四:只要奋勇向前又谦虚谨慎,就无所不利。《象传》说:“只要奋勇向前而又谦虚谨慎,就无所不利”,说明不违反法则。
六四属于阴爻柔顺,阴爻阴位得正,又在上卦最下位,象征谦卑。六四的地位比九三高,刚健正直则不及,但由于发挥谦让的美德,所以不会有不利。但是,谦虚必须真实,适中。过分谦虚就是虚伪,也会有害于自身。这一爻说明,谦虚能使人进步,但必须防止虚伪。
[原文]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译文]
六五:由于敌国的侵略,国家贫穷,应该进行讨伐,无所不利。《象传》说:“应该进行讨伐”,是征讨不服从王命的人。
谦虚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但谦虚不等同于无原则的退让。否则,就无异于懦弱,谦虚的本质是以德服人,而并非一味退缩。
[原文]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上六:明智而谦让,有利于用兵行师,征伐不服的邑国。《象传》说:“明智而谦让”,但并未得志,就可以“用兵行师,征伐不服的邑国”。
上六是谦卦的极点,谦虚的名声已经远播,赢得四方的共鸣与爱戴。在这种形势下,当然有利于用兵征战。不过,上六属于阴爻柔弱,又因上位无位,地位不明确,并没有力量征服他国,只能在自己的领土内讨伐叛乱。这一爻说明:当一个人谦卑待人,实力充盈时,他就会得到民心,在讨伐征战中取得胜利。
看到最后想起《尚书》中有一句古语,“满招损,谦受益”;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极其重视谦虚的品德!
希望同学们能够时时刻刻保持美好的谦德,对人谦让,修养自己宽阔的心胸,不与人斤斤计较,对自己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