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思想家都把修炼德行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
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寿,有两层意思:其一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人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明却传之很远,其寿可以说超过常人。
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即一个在物质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
孟子提出了“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把仁义看得高于生命,认为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
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注重道德的养生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善心仁厚、重义轻利、乐善好施的德行,做一个真正的德高望重的人,必然福寿延年。
修德,志为首,培养自己具有远大志向和高尚品德
修德,业为贵,要有言行一致的敬业精神。
修德,善先行,以善为本,不做坏事恶事。
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经得到实践证明。资料显示,大凡长寿者,其90%左右的老人都德高望重。
吕祖养生歌
1.不负春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
2.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服平安。丹田有宝休问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3.奉真修道守中和,铁杵成针要琢磨。此事本来无大巧,只争日逐用功多。
4.息精息气养精神,精神丹田气养身。有人学的这般术,便是长生不老人。
5.如鼎沸,如沉沦,失道迷真业所根。有人平却心头棘,便把天机说于君。
6.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有人跳出墙儿外,便是长生不老方。
7.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忠孝义慈行方便,不需求我自然真。
8.举世人士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谁?绝嗜欲,戒贪痴,莫把神灵暗里欺。
9.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三清路上行人少,畜类门前争入去。
10.人人气血本通流,营卫阴阳百刻周。岂在闭门学引气,正如头上又安头。
11.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神仙不肯分明说,迷了千千万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