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转载自360个人图书馆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天候干燥。人们在夏季过多地流汗之后,身体各组织都感水分不足。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的一系列症状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
古方中医养生介绍预防秋燥症,应从精神调养、饮食调整、加强锻炼等多方面去协调。
首先,秋季要注意补水。秋季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的人食用。
秋季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之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也可以用麦冬煎水代茶饮用。麦冬甘寒,有养阴润肺的功效,是预防秋燥的保健饮品。
http://www.wangdao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