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荃老师介绍太极养生文化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

太极阴阳动静及借力 (转)

     阴阳者,天地之道。为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凡一切立于对等地位之事物,皆曰阴阳。
      以太极拳而言,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刚者为阳,柔者为阴;攻者为阳,守者为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进者为阳,退者为阴;实者为阳,虚者为阴。此乃双方立于对等地位而运用其变化者也。
      运用变化中,无论在动在静,必须保持中定,否则即有过或不及。过者,过其量也,在势、在力、在劲均超过其本能之谓。不及者,不足也,不足则本能无从发挥。
      在易理而言,阳盛则阴消,阴盛则阳消。火盛制水,水盛制火,彼此循环不息。在拳理而言,盛是将过其体力与气力合用之极,一过限谓之偏盛、失中,此乃阳极阴生,阴极阳生之理。
      练习太极拳必须注意阴阳消长与物极必反之理;尤须知道满招损谦受益之道,悟阴阳互妙而达中和之本,则规矩方圆得其要矣。

      十三势者,按五行八卦之数,言推手有十三种劲与势也。
五行可分为内外两解。行于外者为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蕴于内者为粘、连、黏、随、不丢顶。
      八卦亦分内外两解。行于外者为四正、四隅;蕴于内者为掤、履、挤、按、采、列、肘、靠。
行于外者为势,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与四正、四隅。蕴于内者为劲,即粘、连、黏、随、不丢顶与掤、履、挤、按、采、列、肘、靠。

      太极拳不尚用力而尚借力,即借用对方之反应力也。借用之理犹如泅水,谙水性者知水有浮力、压力与阻力;有向上作用、浪潮作用、急流动力与旋转动力等。推手法则亦与泅水相似,在任何攻击下,处处皆以对方为水,而保持自己浮于水面为目的。对方之 牡从 如水之膨胀,一浮一沉,冲击回泄,应以踩水之法维持自己重心。横过河必须逆上而顺下,始能到达彼岸。尝见沿河赴市者,上行徒步而去,下行徒步而返,一泅数十里,不用力,不用气,物置于顶而不湿,借水浮力而为己用也。
       推手道理亦复如此,高手能顺势借力,周旋自如;低手则枉用力气,处处受制,且愈动愈沉,非但不能前进,甚至有灭顶之虞。推手之借力亦如行舟,应知行舟之际,无论以桨以撸以螺旋桨,其理皆一,飞机螺旋桨与轮船螺旋桨情形相似,借他力为己用也。习太极拳者,能知水之阻力与空气压力,庶几近道矣。所谓借风驶帆,顺水推舟,顺之则浮,逆之则沉,设遇险滩急流,如知撑擎支持,一槁之力可以转危为安,槁之不顺,殆矣。
      作者:吴公藻 马岳梁


分享 :
 
王道荃老师线上养生课招生中
ABUIABAEGAAg0erb5AUopbjCAzCKBTjR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