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荃老师介绍太极养生文化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

张三丰《铅火歌》





【原文】大药之生有时节,亥末子初正半夜。精神相媾合光华,恍恍惚惚生明月。罢流下喷泡然阳来复休轻泄。急须闭住太玄关,火逼药过尾闾穴。采时用目守泥丸,垂下左上且凝歇。谓之瞻理脑升玄,右边放下复起折。六六数毕药生乾,阳极阴生往右迁。须开关门以退火,目光下瞩守坤田。右上左下方凝住,三八数了周天。此是天然真火候,自然升降自抽添。也无弦望与朔,也无沐浴共长篇。异名剪除譬喻扫,只斯两句是真左右二字作前后看,勿误。——三丰自记孔德按:本首《铅火歌》是关于采大药服食过关,行卯周天的口诀天机。其中特别在卯酉周天的口诀中




,透露出了历来丹家未曾说透或未曾明说的天机。所谓铅火者,真铅,即大药也;者,采大药服食过关之火候把握也。

【注解】大药之生有时节,亥末子初正半夜。精神相媾合光华,恍恍惚惚生明月。何为大药?我们还是先从来谈起。《玉皇心印妙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可知即神、气、精。白玉曰: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指此神、气、精乃是元神元气元精。此三药合则成丹,丹成则仙成。这便是内丹仙学的奥秘。以上乃为概说。若要说得明透些,此药就有大小之分。药分大小,缘是根据练功进程及所获得的层次效果而区分的。就说这元神、元气、元精,它们既然是,就是先天之物。既属先天之物,那当然是最纯洁的东西。由此可想而知,一个练功修道之人,开始入门的一个相当阶段,要获得纯而又纯的先天元神、元气、元精,那是不可能的。这好比沙中淘金,只有经过一道道精细筛淘,把泥沙淘尽,真金才会显现。又如铁矿入炉冶炼,先炼成铁,铁再经锻炼才成为钢。所以,初步练功在炼精化气小周天阶段获得者,乃名小药,又名外药,还名玉液之丹。所谓小,就是药性不够纯,药力不足;所谓外,就是从常溢之于外的后天精气神中所获得,就是还有行于生命体核心之外任督二脉的小周天运动;名为玉液,主要指积水精而得,且有益寿延年之用。大药又称上药。《性命圭旨》曰:大药虽分精气神,三般原是一根生。此是说,到得大药产生的阶段,我们可以从精气神三者来论说它们的先天性、纯洁性、功用性,而实质上,此时的三者已不能明显分出彼此来。因为大药生时处于大周天状态,没有任督周天的外部循行,只有内动内生,故名内药。又因得大药服食过关后,生命可以无穷再生,古人称可与天地齐寿,如同黄金永垂不朽,故名金液大丹。所谓大药之生有时节,亥末子初正半夜有时节是真,正半夜是譬喻,是说大药生在静而又静之时。静为阴,动为阳,阴尽阳生,如同夜半子时。有时节之时节,是在阳光三现之后。明伍冲虚《丹道九篇·七日采大药天机》曰:阳光三现之时,纯阳真气已凝聚于鼎中,但隐而不出耳。必用七日采工,始见鼎中火珠成象柳华阳曰:阳光二现,火足止火,虽不行周天升降之火,时刻不可须臾离火。常常温养,刻刻凝照,以待阳光三现。或隔一日,或在对时,而丹光仍同前呈现,自丹田涌出,上丽于目,掣电于两眉之间,一连二三次而后已,谓之大药产生之时,正是西南路上月华明。这就是精神相媾合光华,恍恍惚惚生明月七日采大药服食过关一节功里,阳光三现之后,由于六根不漏,神气进一步交媾,直至神不知神,气不知气,其中会有六根震动之。即丹田如火炽,两肾如汤煎,眼内吐金光,耳后若风生,脑中似鸣,以及身涌肢颤鼻搐等等。总是一心死定,方有大药之生。《大成捷要》引太上曰:盖大药发生之时,而气穴之内有惊战旋动之状,或一日二日不等,忽然觉得丹田气穴之内,一动二动之机,微带疼痛之意。直待动过数次之后,渐渐觉得丹田之中现出一物,游行旋转于脐间……”,此乃是本诗罢流下喷泡然景象。这足见同一种功境,练功者的感受不可能绝对一致,总是大同小异。大药产生之后,如不谨慎持守,有可能会从歧路走失,落得前功尽弃。故本诗提醒阳来复休轻泄,而且要急须闭住太玄关,火逼药过尾闾穴。至于怎么休轻泄,怎么逼药过关,《大成捷要》引汉张良走丹歧路天机口诀曰:大药呈现动于气穴,须知气穴之下尾闾地界有四通歧路,上通心位,下通谷道,前通阳关,后通尾闾。其尾闾一关,天生七窍,正中间有上中下三窍,是黄道督脉正路,左右四窍是赤道督脉歧路,皆髓实,呼吸不通。谷道窍,虚而且通,乃是气液通行之熟路。尾闾与谷道一虚实,名曰下鹊桥。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与夫鼻上印堂,皆髓实填塞,而呼吸不通。鼻下二窍,虚而且通,乃呼吸往来之常路。印堂与鼻窍虚,名曰上鹊桥。盖上下鹊桥,皆能走真气,须要小心谨防危险之道,故曰下用木座,上用鼻夹,一意不散,万缘皆空,有何难哉。因为对易走失大药的谷道采用木座抵塞,对鼻窍采用夹住(已不再有鼻孔呼吸),闭住了上下太玄关,这样就可以火逼药过尾闾穴了。关于服食过关,尚有五龙捧圣秘诀,尚需道护持,火候细微,此当待缘另述。《铅火歌》的后半部分,完全是指采大药服食过关之后的卯酉周天。大药过关之后,又有七日蛰藏之功,以待大丹产出,即行卯周天。张三丰祖师对七日蛰藏之功与卯周天概述为,自此以后,渐渐又入于大定。有时日月停轮,璇玑不行。每到杳冥混沌之极,天机自动。坤宫忽然如雷震之声,腹中如裂帛之状。真气上冲,周流六虚,飞上泥丸。月窟生风,眉涌圆光,化为玉液,降在口中,如冰片之香,似薄荷之凉。随觉随咽,沥沥降下重楼,当用真意送入中宫。如此七日,纳咽不尽。如此每回皆运卯周天以收之如何行卯酉周天”?钟离祖师曰:点金液玉露自上丹田落于黄庭,急行卯周天以收之。须用真意眸光,从坤至乾顶左升右降,四九三十六而定。再右升左降,四六二十四而定。此即本诗六六数毕药生乾三八数了周天之义。而对卯酉周天的左升右降、右升左降之说,前辈丹家有些不同说法。杨践形《指道真诠·周天法》认为:周天,即性情交感、龙虎会合也。物柱玄关,目守泥丸,下照坤。久之活子阳生,气穴中火珠一粒,左旋傍,升傍绛宫,折左,透左肩,上左耳根,由左目逗存山根,转右目,经右耳根后,下右肩,绕前傍心,降,仍还丹田。是谓进阳火三十六次。心荡肾热,活午阴生,复右旋左降,是谓退阴符二十四次,此金木交并,卯周天也。及至纯熟,自然左右俱升,或脐间中通,前后俱升。两肾汤煎,妙在不经三关,自两肋徐上昆顶,漫降山根,到鼻准,入人中,经鹊桥,浓液如卵,入舌下,历重楼,落中宫,所经穴有阴邪未尽,作战微痛,必战尽阴邪,始完全先天。此金液炼形卯周天也。此将卯周天分为前后两节,前节为金木交并卯周天,左与右的升降运转都是很具体的,但所谓进阳光三十六次,退阴符二十四次,不过是象征着日月阴阳的升降度数,并不一定是实际上的三十六次与二十四次。而后节为金液炼形卯周天,就不存在左右升降了,而可能会是中黄直透或前后升降了。认为这些不同方位的升降原因是经穴有阴邪未尽,须必战尽阴邪,自然会使经脉的网络循环线如经络与纬络一样,各个环节都要疏通。所以有左右,有前后,有中线。但三丰祖师在本诗后注中明确指出左右二字作前后看,勿误。那就说明张三丰的师承及其感受,都是只有前后循环的卯周天,而没有实际的左右循环。并认为,所谓使用左右,只是前后的代名词或譬喻而已。这种认识的依据是秦汉以前,人们在方位上贵右贱左,把右位视为的尊位,把左视为的卑位。故右即代表前,左即代表后。并强调后学者对此千万不能误会。以上对于左右的不同见解,依愚之见,则是不应偏执一端。杨践形有左右,大致是当大丹循环未至自由与纯熟时,加了一些顺应经络走向的导引;及至纯熟,自然左右俱升,或脐间中通,前后俱升。三丰祖师无左右而有前后,大约一是无左右之传授,二是在遵循此是天然真火候,自然升降自抽添的过程中,自己的经络并没有左右升降的感受,这个左右已在自然过程中无形地疏通了。所以,两种见解并无原则之分歧。后来同修,修到此地步,有左右也莫视为错,有前后当也可行。当导引不妨先为导引,导引一味顺其自然当更是正法。



分享 :
 
王道荃老师线上养生课招生中
ABUIABAEGAAg0erb5AUopbjCAzCKBTjRAg